甲午沉船考古背后的故事 丹东港介入成关键点
今年国庆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频道、国际频道全面报道丹东港海域的重大考古发现。报道称:丹东港海域发现了一艘120年前甲午海战中的沉没战舰。一时间,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事实上,这项考古工作还是源于一个建设项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数不胜数。由于各项开发建设项目引发对文化遗产破坏的事件也是层出不穷。我国文物部门对此的保护力量的完善远不及目前开发建设的速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基建项目对文物保护的原则,由于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出于种种原因,实际在基建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大量隐藏、瞒报的情况。出现了不少对文物破坏的现象,因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
2013年,丹东港海洋红港区计划投入建设。该区域属黄海海域,这里曾发生过甲午大海战,1894年9月17日,清政府的北洋水师在这里遭到日本海军的突然袭击。北洋水师的将士奋起抵御外敌,尤其是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舰船冲撞敌舰,展现出英勇的民族精神。最终包括致远舰在内的四艘战舰被击沉于该海域。这段历史在中国人心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记忆,日林集团、丹东港集团董事长王文良作为丹东人,对这段历史有着更加深刻的印象。王文良在丹东港海洋红港区规划阶段便注重对该区域的文化遗产保护,成立丹东港集团文化产业部,组织专业人员收集大量的相关历史资料。同年8月,丹东港集团向当地文化局提出《开展丹东港海洋红港区水下文物调查的申请》。经文物部门逐级上报后,最终由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开展该项目调查工作。
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组成的丹东港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小组展开工作。调查工作内容主要是使用多波束声纳、旁侧声纳、浅地层剖面仪、磁力仪等物探设备进行海洋探测,发现并标定存在的水下疑点(明显有别于海底地质的构造),尤其是对已知的海底凸起或凹陷物进行重点鉴别,有必要时开展潜水探摸,提供平面、剖面等多角度科学数据和客观依据,对疑点定性。本次调查除采用海洋物理探测技术进行相关软件的实时记录外,还使用水下考古学的相关记录方式,如水下绘图、水下摄影、摄像等,力求全面、科学的记录本次调查工作。
在调查期间,丹东港集团除了支付相应的调查经费外,还专门成立工作班子配合调查小组工作。为调查小组配备扫测船只、各种工作车辆及各项保障人员50余人,提供全面的后勤保障服务。
2014年4月,调查工作有了重要发现。为了丹东港海域的文化遗产保护,丹东港集团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签署合作协议。确立双方合作关系,全面合作展开丹东港海域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丹东港作为建设单位,宁愿放弃宝贵的建设时间也不希望对该区域文物造成任何损失,充分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丹东港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支持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是现代企业发展中注重文化保护的典范,是全社会关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倡导者。
丹东港集团董事长王文良表示:随着丹东港水下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日林集团、丹东港集团将继续支持文物部门的考古工作。由于考古发现意义重大,集团将出资为丹东建设一所关于甲午海战的博物馆,义务提供文物保护设施和历史研究、教育的公共文化场所。
- 上一篇:丹东港十年嬗变:打造绿色港口
- 下一篇:微软新CEO或挖角谷歌
-
请您注意: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