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国画界的主要问题在文化严重缺失—访知名书画家张守涛刘树海
在中国画的璀璨星空中,张守涛先生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他不仅是享有盛誉的书画家,更是美术教育家、美术评论家和文化学者。
谈及中国画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张守涛先生认为,美术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精神表征之一,而中国画集中展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气质民族精神,当一般的表达方式无法满足人们情感的抒发时,艺术便成为了绝佳的途径。
回忆起绘画创作中的经历,张守涛先生也曾面临巨大的挑战。下放劳动和插队时期,绘画的条件与机会极度匮乏,但他通过为老乡们送年画的方式,获得了大家的支持,从而争取到了更多的创作时间。
对于当今国画界,张守涛先生指出其主要问题在于文化的严重缺失。许多画家对写意和意境的概念模糊不清,过于强调视觉效果和冲击力,忽视了作品应蕴含的思想。画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现在画界强调的是视觉效果多好,是冲击力有多强,这是不对的,没有思想,在文化上存在很多不足。写意画也好、工笔画也好,应该表现中国人忠诚坦荡的精神,要让观者产生共鸣,这才是上乘的作品。
张守涛先生桃李满天下,大弟子刘树海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上世纪 80 年代初,刘树海与张守涛先生结缘。他眼中的张老师文质彬彬、儒雅亲切,如同父亲一般。而决定拜师则源于一次工作中的机缘,在一位老先生的介绍下,刘树海得以拜入张守涛先生门下。
在生活中,张守涛老师爱看书、勤奋刻苦,被称为“学者型画家”。在跟随张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流鼻血时老师的关切以及对师母饭菜口味的询问等生活小事,让刘树海至今难忘。
刘树海用“率真”“诲人不倦”“平心静气”来形容生活中的张守涛老师。他认为张老师无私教学的品质最值得学习,其作品《居庸关风雨图》便是受到张老师教导的体现。张守涛老师热衷公益,这也深深影响着弟子们。对于成立张守涛国画俱乐部,刘树海举双手赞成,他认为张老师在美术教育方面有很高水准,堪为当世楷模。并提出了线上线下结合、设置教学课题等建议。
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像张守涛先生这样的大家,以及像刘树海这样的传承者。相信通过他们的努力,中国画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如今,北京博瑞中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北京雅宝堂计划联合发起成立“张守涛国画俱乐部”,创作“与张守涛一起看懂中国画”系列短视频,这无疑将为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感谢张守涛老师和刘树海先生的分享,让我们对中国画和他们的艺术追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精彩的作品和深刻的艺术见解与大家见面。
-
请您注意: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