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时节,两会春风吹来,神州处处璀璨春天
【北京市调味品协会按:“春雷响,万物长”,“春雷惊百虫”,“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这些农谚说明: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又值2023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人民群众精神抖擞,祖国大地到处耕作忙碌,生机勃勃。现特选一篇李石的作品与大家共勉。】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儒商网整理。2023年3月6日农历二月二十五(周一),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节气。也是今年的第三个节气。时值公历的三月五日左右,乍冷乍暖是惊蛰节气天气的特点。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这个名字念起来甚美,春雷乍响谓之惊,万物复苏谓之蛰。天气转暖,渐有春雷,这是一个预示萌动的节气。那惊蛰这个节气是怎么来的呢?又有什么民间习俗呢?
惊蛰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古书《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在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自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历史上的大衍历又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据典籍记载:“惊蛰,二月(阴历)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古人也将惊蛰化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其中一候所对应的花信为桃花,二候为杏花,三候为蔷薇。其含义:一候“桃始华”是指桃花是阳历三月五日—十四日)始开,所谓始开就是含苞欲放,盛花期需到三月中旬。山野尽是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二候“仓庚鸣”就是黄鹂鸣,“仓庚”之名源自其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处处可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三候“鹰化为鸠”是指鹰变化为鸠,鹰指鸷鸟,鸠指布谷,因感春时气候而变化。惊蛰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以声音为标志的节气,也是一个过渡性节气。
民俗学专家认为,由于惊蛰节气离“二月二”相距太近,大家的注意力都被转移“二月二”上面,所以惊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庆祝活动。但今年的惊蛰节气给广大国人带了春雷滚滚,让国人期盼的“两会”召开,期盼困扰我的疫情渐行渐远。带给我们的是春意盎然、幸福安康!
下面我谈谈历史上惊蛰节气都有哪些习俗:
1、惊蛰吃梨: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到来后,虽然国内一些地方可以见到花红柳绿的美景,但气温的升高等已经很能给人们一种“万物复苏”的感受。所以,许多颇具象征惊蛰节气的习俗也应运而生。
春天天气干燥,梨又有去燥润肺的功效,人们认为惊蛰时节,应该适当多吃梨,或者喝些梨汤等,意即“吃梨消百病”。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梨”谐音“离”,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今年的谐音“离”字更有特殊的意义,富有新冠病毒要“远离”我们的意义。
2、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要企图兴风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你今年百般不顺。所以老百姓,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而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将祭完白虎之后会将纸制白虎烧掉或用铜剑将纸制白虎的头砍掉。不让它再兴风作浪。
3、“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阴历二月份已经过半,寓意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则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老百姓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小人纸,寓意驱赶霉运的习俗,小人纸就是一种纸制品,分为男人丁、女人丁、五鬼纸,有的地方也叫纸公仔。很多人都将“打小人”神化,
其实这项民俗活动纯粹是中国的民间习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小人纸,来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目的是在新一年事事如意,不让小人为非作歹。
4、蒙鼓皮
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便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中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惊蛰并非节庆,没有形成固定统一的庆祝仪式,人们会祭祀雷神祈求风调雨顺,同时在老北京讲究吃梨,可以润燥。还“祭白虎”化解口舌之争的“打小人”寓意驱赶霉运,祈求吉祥。
但在各个地方上也有些独特的民俗活动,例如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 在广西金秀县的瑶族讲究惊蛰家家户户要吃炒玉米,谐音炒虫”,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在西北有些地方在惊蛰节要家家户户喝醪酒、吃鸡蛋煎饼拌芥末汁,意在驱除身体积存的寒气。又例如赣南闽西一带的客家人,在惊蛰这天要在热水中煮带毛的芋子、炒黄豆(代表消灭多种虫害)。煮芋头沾糖吃,做法简单,还算是粗粮,好吃又健康。
有道是:“早春三月(指阳历),惊蛰吉日,万物复苏,万事可期。惊蛰至,仲春到,春雷隐隐,万物生长,愿春生福满,人间皆安。时至惊蛰,春风向暖,愿百姓日子静好,国富民安。惊蛰时节,两会春风吹来,神州处处璀璨春天。”
-
请您注意: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