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流浪汉~《爱莲说》(六)
图文/李新志
【百年清官村】
“桂林山水甲天下”,咱国人到桂林游山逛水者,绝对绵绵不乏,但足至灵川,身入百年清官村,访《爱莲说》说者故乡江头村,恐不多也,尤其北京人!
我是一位触角逐边的北京人。
当然必有当地朋友指引,感谢桂林朋友张全,北京小兄弟,工作在桂林,本人流浪桂林,他是“包养员”,灵川朋友叶荣华,擅书法,乐交友,灵川书法协会副主席。
穿林越溪,弯弯曲曲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古村落”~江头村。据说这里古建筑成群,小桥流水人家,迷宫街巷,很值瞧瞧。
接待我的小伙子问:这里为啥叫:爱莲家祠?
我说:我只知道有一首古文赞美莲花,叫《爱莲说》,跟这儿有关系吗?
他说:正是!这位大哥不简单啊!
受他一赞,我挺得意,嘿!见多识广真好!
江头村位于桂林灵川县,明清故人之杰作,千年继往开来,形成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俱丰的古建筑群,无论民居、祠堂、牌坊、巷道、墓葬等等。
村庄山环水绕,大多房屋坐西朝东,太阳一出便进堂,南国阴雨多,太阳很珍贵。
千年古村落,村里最大的名人~周敦颐,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周家后裔繁衍生息于此,自乾隆爷时算起,周氏后人七位入翰林、八位中进士、二十五位中举人、一百七十位秀才郎!
这里美誉:中国科举官宦第一村
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自清乾隆始,江头村科举及第:一百六十八人出仕,一品官四人,二品官四人,五品以上三十七人。
江头村人勤奋读书,为官清廉,江头村享有“才子村”和“清官村”之美誉。
一曲《爱莲说》留芳千年!周氏家族后裔于此,奉《爱莲说》为祖训,出官吏千余人,均清官瘦吏。
周总理题匾于此。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积德行善为家风祖训。
江头村历史悠久,古民居建筑种类齐,规模大,广西唯一一个明、清、民国三期并存的民居建筑群。
周氏族群居住的百余座明清古建筑,着色、雕花、布局均按周敦颐的理学文化构建,具有明显的文化特色。
村中仍留存大量明清建筑,青砖包墙到顶,山墙造型多样,高大轩敞。各家的梁、柱、枋、檐雕饰以龙、凤、鹿和莲花等吉祥物,值得您驻足观赏。
“爱莲说”以莲喻人,赞美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中外通直,不蔓不枝”赞美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强,不攀附,我就是我的硬气,“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赞美莲花傲然不群,决不被俗人轻慢玩弄。
一首“爱莲说”是江头村人的祖训家德。
村里接待我的朋友说:我们村里走出去的官人们,人人从小受祖德垂训,个个“清官瘦吏”,从清朝至今,没出一个败类!败了家风祖训,他无颜还乡。
哈哈,太绝啦!
他说:我们江头村是桂林地区廉政教育示范村,要不是受疫情影响,来访者络绎不绝。
随手发了张照片~“络绎不绝”。
疫情之前,来江头村参观学习,接受“爱莲说”廉政教育者,络绎不绝。
同位置、同角度,拍下此照,“络绎不绝”成这般,唯有陪伴我的灵川二友。
新冠毁了我们三年!啥时完?盼!
静静地,空无一人。今天进村的唯我们四人。
迷宫窄巷,复杂多变,没有方向路标指引,明白人转糊涂了,平平常常事!
据灵川朋友说,江头村人防匪防盗,巷道即是诸葛亮的八卦阵,遇匪袭,江头人熟门熟路,防御与逃逸,轻轻松松事。
【绿树村边合,清溪绕村过】
江头村的先人们真会择居,山如黛,飘在远处,近临一片平川,耕耘四季,户户粮仓,入村进舍,八面高墙,穿街走巷,进去容易出来难,“祝家庄”克隆版。
清溪漫漫,古树参天。
远山近水,江头村,人人画中仙。
沧桑大石条,伸臂连两岸,世间多少心酸事,目睹却无言。
遥想当年,巨石移此,多么艰难!
远望青山如画,近观小桥流水人家,虽无枯藤老树昏鸦,却来了一匹北方老马!
来灵川,入爱莲祠,《爱莲说》昔日只是浏览,今入它的诞生地:中国仕举官宦第一村,读史知今,个个清官瘦吏,体味到家德祖训的威力,《爱莲说》的潜移默化!
【流浪篇未完待续】
为使更多人了解《爱莲说》欢迎转发。
预报:明天聊聊居高临下,鸟瞰阳朔。
- 上一篇:春来春城,采春春城
- 下一篇:北京流浪汉~又览柳江长轴画(五)
-
请您注意: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