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张守涛之《守涛学佛》之十四
禅、禅宗与禅画,这是一个不小的题目,我试图用最简单、最通俗的方式来谈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禅”在一般的意义讲上可以理解为汉传佛教,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因为“禅”字本身是印度语“禅那”的音译,意思是思维修与静虑修,从这个意义上讲又可以说也是意译。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本土已经有“静”的修炼方式,而且广泛流行于社会各阶层之中,大意就是不受外界影响只关注精神反观(非肉身)的修炼,而这种修炼也被认为是禅修。
图一《静》篆书 68× 136 C m
题: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录周易·坤·文言句 乙末春雨后 雅宝堂主人 守涛
从汉语的意义上讲,有几个相似的字和词汇,首先能应该弄明白。“襌”与禪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襌是衣服的意思,但这两个字在日本是通用的;在很多古代用字中禅和“蝉”有时是通用的,因为蝉有脱壳又万变不离其宗的意思;“墠”是指祭地,禅是指祭天。蝉、墠、禅三个字在很多字典中是列为异体字,但是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是不通用的。另外还有几个词汇也应该了解,例如:“禅师”是指汉传佛教的和尚;“禅林”是指寺院;“禅机”是指禅宗修炼的秘诀;“禅堂”、“禅室”是禅修、念经、学经的屋子;“参禅”、“坐禅”是指静修;“禅定”指参禅的境界,六祖惠能解释为“外禅内定,外离相既禅,内不乱即定。”
图二 《面壁修禅》扇面纸
禅宗是指汉传佛教达摩一派(见守涛学佛三)。禅宗的主要特点有四个:一、是大乘佛教的一个宗派,而“大乘”就是大车,有广度众生之意;二、主要经典为《楞迦经》(楞迦阿跋多罗宝经,共四卷);三、传承只有衣钵,(但达摩还是传给了二世慧可四卷楞迦经);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特别强调顿悟、自然、简单,悟性大于知识,以心为佛。
禅的这些思想和老庄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追求“禅意无意”的内心体验。是一种不讲知识性,逻辑性,完全依靠自我修炼的智慧与心印,所以说禅修就是智慧修。这也正是禅宗在中国得以发扬光大的主要原因。
图三《面壁》40×60C M
在中国美术史浩瀚悠长的历史长河中,总有条小溪流淌着历代文人雅士书画家、民间画工、对佛教的特别关照。也留下了很多著名僧人的美术作品。这当中既有纯绘画作品也有佛教画和禅画。
禅画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禅画,这类作品,无论是人物、花鸟还是山水,无论是用笔简略或繁复,都能创造出内容含蓄,空灵而安宁,清静而混沌,平淡而气爽的意境,引人不由的走进禅的境界。这类画家中,既有著名的僧人更不乏名著于世的文人画家。
再一类更多的是佛教绘画。历史上对佛教绘画的关注除了画僧以外,既有文人画家,更有不少民间画家。仅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记载画家三百七十二人中就有僧人画家十余人,其中外国僧人四人。其第三卷专门有一节《记两京外州寺观画壁》,共记载了六十九座寺观的上百幅壁画,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佛教内容。可见当时佛教绘画的盛行。从记载中可以知道,吴道子、张僧繇、周昉等人都曾画过佛教画。而在张彦远记载的六十九座寺庙中,有很多地方都有画圣吴道子画的经变图。
图四《历代名画记·记两京外州寺覌画壁》
佛教绘画对禅有两个意义,首先对绘画者来说是一种静寂的修行,以心证道的过程。在绘制过程中作者心无杂念,全身专注,倾注了对佛的敬重之心,体现了静修的本质内涵。第二个意义是弘扬了佛法,体现了大乘广度众生的根本精神。
图五 敦煌藏经洞·唐《引路菩萨》彩色绢画 80.5×53.8C M
现在我们可以简单地归纳为:“禅”是指一种静寂顿悟的境界和无尽的智慧;“禅宗”是专指佛教的一个宗派(汉传佛教);“禅画”則是指有禅意的绘画。
在以后的学佛中我们將沿着历史的长河,体验禅画、佛教绘画和画僧们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
学习笔记
一种我自己的学习方式,以画家角度看世界。《张守涛书画》平台还将陆续推出《守涛悟道》、《守涛论艺》、《礼乐与书画》等专题。《守涛学佛》拟包括:我画佛说;禅、禅宗与禅画;历史上重要佛教画家和禅画画家。我们期待着在儒、道、释文化的学习中和您一起体验艺术闳约深美的魅力。
- 上一篇:画家张守涛之《守涛学佛》之十五
- 下一篇:画家张守涛之《守涛学佛》之十三
- 
            请您注意: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