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用报告今起网上可查 包括电信欠费记录等
许多人有这样的经历:着急办房贷,等到银行审核才知道,有一张久未使用的信用卡还欠着费。今后,这样的尴尬有望避免。
10月28日起,继江苏、四川、重庆3省市试点之后,央行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查询服务试点扩至9省份,增加北京、山东、辽宁、湖南、广西、广东6个试点省份。
27日,记者试着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网址https://ipcrs.pbccrc.org.cn/),已经可以看到标有"验证试用版"的页面开通。页面中部有两个蓝色按钮:用户登录和用户注册,右下方附有详细的用户指南。个人信用记录如何查询?信用记录包括哪些内容?记者进行了体验和采访。
身份验证才能查询
70余家银行U盾可用于验证
记者根据网站提示开始注册,发现除正确填写姓名、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等基本信息外,还需要通过私密性问题验证或数字证书验证的方式确认身份的真实性。提交注册申请24小时后,可获知是否通过审核。
据了解,"私密性问题验证"是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和信贷交易信息设计的,比如,系统可能要求用户回答所持有信用卡的额度、个人贷款业务类型等。若未通过"私密性问题验证",可转为"数字证书验证"确认身份的真实性,也可以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现场查询本人信用信息。
数字证书验证指个人使用由第三方认证机构发行的电子文档,来证明自己的身份。数字证书通常存储在银行发放的密钥,即通常所说的U盾中。当前平台采用与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合作的银行或机构发放的证书来验证身份,支持70多家银行发放的U盾。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解释,有些银行发放的U盾采用了自行认证的方式,暂时不能用于平台登录,其中也包括一些用户量比较大的商业银行。征信中心还在研究下一步方案,力争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与更多银行合作,尽可能方便公众。
次日反馈查询结果
可查到近5年逾期还款记录
其实,从2013年3月起,征信中心已经面向江苏、四川、重庆3省市试点网上查询信用记录,此次又增加了北京、山东、辽宁、湖南、广西、广东6个试点省份。需要提醒的是,身份证号码前两位须为32、51、50、11、37、21、43、45、44。如果身份证号码所属地不在上述9省份之列,即便现在户籍已经迁移到9省份区域内,也暂时无法查询。
据征信中心工作人员透露,之所以选择这9个省份,是根据查询量确定的。这些省份信用记录查询量较大、较为活跃。征信中心正在做各方面的准备,如果顺利的话,明年网上查询平台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开通。
通过平台可查到三方面的信用记录:个人信用信息提示、个人信用信息概要以及个人信用报告。个人信用信息提示是注册用户在个人征信系统中是否有逾期记录的提示性信息,比如是否有最近5年内的贷款、贷记卡逾期记录,以及准贷记卡透支超过60天的记录。个人信用信息概要为注册用户提供其在个人征信系统中信贷记录、公共记录和查询记录的汇总信息,个人信用报告则涵盖明细信息。公共记录包括欠税记录、强制执行记录、民事判决记录、行政处罚记录及电信欠费记录等。当日查询,次日反馈查询结果。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工作人员还表示,信用报告的信息将及时更新,信息的保存严格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处理。如果个人有不良贷款记录,自该不良行为或事件结束之日起在信用报告上保留不超过5年的时间。
如果对查询到的信用记录有异议,可拨打客服电话申请处理,或者直接到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现场办理异议申请。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严格身份验证,内外网物理隔离
信用信息查询平台在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引发对公民信息泄露的担忧。如何才能确保公民个人信用信息的安全,让其不被不法分子盗用呢?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为确保个人信用信息安全,减少或避免身份盗用等引发的信用信息泄露风险,平台在设计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安全性:一是只有经过了严格的真实身份验证后才能成为平台的注册用户,查询自己的信用记录;二是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来确保信息安全。
据介绍,平台采用物理隔离的方式确保信息的安全。基于互联网运行的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与基于人民银行内联网(专网)运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实行物理隔离,平台用于验证个人身份的信息和信用报告信息存储在个人征信系统中,系统每日会对平台的注册和查询申请集中处理,并需要在两网间进行数据交换。查询结果只在网站上保留7天。
"也就是说,我们每天都在做一个搜索引擎的工作,根据用户提交的查询请求,把信息从内网里调出来,再传输到平台上。"一位工作人员说。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无法实现实时反馈,一般会在个人提交查询申请的第二日反馈查询结果。
-
请您注意: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