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谈老北京的"坟圈子"
◆旧京琐忆◎户力平
清明时节是扫墓祭奠先人的日子,在旧时京郊还有“坟圈子”,而今只有七八十岁的老北京人才有些记忆。早年间出了城门往郊外走,时常看到一些绿树环绕的坟地,俗称“坟圈子”。
与明清时的王爷坟、公主坟相比,“坟圈子”的规模要小得多,大多占地三四亩,也有一二十亩的。里面为一座或数座坟墓,其样子为圆宝顶式,高约三米,俗称大宝顶,坟前立有墓碑,另设石桌、石凳,有的还置有王八(赑屃)驮石碑等。“坟圈子”规模大小和置物的多少可以显示出墓主的身份和家业的大小。这些“坟圈子”多集中在所谓的上风上水之地,以今天三环路至五环路之间居多,按区域说,多在海淀、朝阳、丰台地界儿。“坟圈子”的墓主人可不是一般人,多为有权有钱的主儿。一部分是清末民初没落的皇亲国戚,一部分是民国时期有钱有势的大户,其中不乏军阀、巨贾,并多以墓主的姓氏而称,如王家坟、孙家坟、白家坟等。
“坟圈子”多坐北朝南或坐西朝东,有的还建有虎皮围墙,入口在正南或正西侧,外围以林木环绕,植有柳树、槐树、柿树、松树、柏树等,以松柏树居多,因为松树和柏树四季常青,象征着逝者的千古永存。此外,松柏树根系较深,种植松树还起到水土保持、保护坟冢的作用,所以“坟圈子”也称“松树圈子”。七八十年前的京郊,“坟圈子”数以百计,又因其周围多是蛮荒野地,人烟稀少,远远望去,有一种阴森森的感觉。京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坟圈子”呢?
自辽金以来,北京便为都城,特别是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更是达官显贵云集之地。这些人有权有钱,死后自然要选一处风水宝地安身,而京畿之地便成了他们的首选,所以京郊的许多“坟圈子”的墓主人都是京城里的大户人家。而每一处墓地的选择,都是请风水先生看过的,被视为“吉穴”。
民国以前,一些大的“坟圈子”还有专人看守,多在“坟圈子”旁盖上两三间房,供看坟人及家眷常年居住。墓主的后人只有到了清明节才到此扫墓、烧钱,祭祀一番。
民国时期兵荒马乱,盗墓贼很多,一些大的“坟圈子”便被盗墓贼光顾。日军占领北平时(1944年)曾进行过“献木供木”运动,一些“坟圈子”的百年松柏树被大量砍伐。一些大户人家败落后也无暇顾及祖坟,有的甚至拆掉坟地里的建筑材料或将树木砍伐变卖掉。
到解放初期,京郊的许多“坟圈子”已破败不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农村平整土地和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许多“坟圈子”被毁掉,有的改成了农田,有的建成工厂或住宅区,特别是在“破四旧”和“学大寨”期间,一些尚存的“坟圈子”再次遭到严重损坏,许多上百年的松柏树被砍伐了。而今在五环以外尚可看到极少的“坟圈子”,其松柏树的树龄多为百年以上。
香山脚下北京植物园内就有几处,一处较大的在南门东侧(今为花圃),卧佛寺东南侧(孙传芳墓东侧)也有一处。此外在北五环路上清桥下也有一个,几棵古松依然苍劲,只是其中的大宝顶已经破败。
- 上一篇:天津美院教授忆赵无极
- 下一篇:[黑科技]
-
请您注意: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