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最是一年春光好。伴着和煦的春风,3月3日、5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13亿人民的热切关注和期待下先后召开。与会代表和委员肩负重托和使命,满怀信心与激情,相聚北京,共商国是、共谋发展。
广大代表和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尤其让广大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代表和委员备受鼓舞的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把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作为今年要重点抓好的八个方面工作之一,对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作出全面部署。“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成为今年“两会”热点话题之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说,温总理的报告在安排今年政府工作时,专门用一部分部署文化建设,对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贯彻落实好报告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要坚持用新的理念认识文化,充分看到文化与经济发展、与民生幸福、与民族素质、与国家软实力的内在联系,把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新的视野把握形势,紧紧抓住文化发展面临的难得机遇,积极推动我国文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用新的思路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用新的体制机制保障文化发展,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用新的理念认识文化建设
“温总理关于文化建设的三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不仅能够创造经济奇迹,也一定能够创造新的文化辉煌。”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说,“这说明国家把文化建设提高到了新的战略高度。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高度、新的思路来认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文化产业发展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新的飞跃。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市委书记杜梓认为,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生产力。文化和经济发展、民生幸福、社会和谐等息息相关。因此,要用新的理念认识和发展文化,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把满足人民群众更多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机遇,推动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发展。
紧紧抓住文化发展面临的难得机遇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水平、进入新阶段,进一步发挥文化产业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中的独特作用,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重大任务和战略机遇。
据统计,2009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总产值大约6000亿元,就业人数超过1200万人。如何让文化产业这把火越烧越旺?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对文化产业来讲,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味着新的发展契机。国家扩大内需、增加农民收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全国政协常委苏士澍说。
调查显示,无论是制造业、建筑业还是旅游业、农业等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新兴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支持和服务,增加文化附加值,使其重新焕发经济活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这就给文化产业创造了服务性机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包明德说:“文化产业是绿色经济、低碳产业,可以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政府要把精力放在培育、繁荣和管理市场上来,坚决克服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书记陆浩认为,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就一定能够形成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用新的体制机制保障文化发展
2009年,我国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增长20%左右,其中仅北京图书订货会订货码洋就高达25.168亿元,比上年增加18%;2009年,我国电影票房高达62.06亿元,比2008年增加了43%……一组组来自权威部门的数据,彰显的是我国2009年文化建设所取得的可喜成就。代表和委员认为,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有新的深度、落实要有新的力度——这样才能抓住“文化建设和发展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之一”的历史机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瞿弦和说,文化体制改革让他们这个有着62年历史的“老”剧团有了“新”活力:“原来是一切都靠国家养的事业单位,而现在大部分的收入要靠自己创收。改革后,剧团的创造力进一步激发,剧目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良性互动。”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已经昂首登上了经济振兴的舞台。在这背后,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扎实推进。
“今年年底,我国出版社转企改制将全面完成。”全国政协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的话掷地有声,“改革最后要实现的目标是‘三个一批’——做强做大一批、整合重组一批、停办退出一批。”
大力发展红色文化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大力发展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旅游,推出红色影视作品,创作红色短信,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红色文化已成为我国文化领域的一道独特风景。许多代表和委员认为,大力发展文化,必须高度重视和发展红色文化。
全国政协委员仲呈祥强调,红色文化是使我们国家和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沁润每一位国民的心田,激活每一位国民的思维。我们必须在和谐多样的文化环境中,将红色文化放在突出地位,这是一个民族文化自觉、文化眼光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文化厅厅长李玉英认为,红色文化所承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开展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古迹文化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游览中,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让文化“软实力”发挥更大更强“硬功夫”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裹挟的寒意,文化成为了人们心中温暖的灯火。刚刚过去的2009年,文化产业以市场需求强、发展潜力大的独特优势,成为新一轮投资热点,成为经济转型中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金融“寒风”中,文化产业逆势飘红的成绩单,让人们欣喜地看到——文化不仅是软实力,而且是能带来真金白银的“硬实力”。
全国人大代表、著名导演胡玫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文化产业既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同时还以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受益时间长的特点和优势,日益转变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文化要更好地走向世界,必须提高文化产品的艺术性和可接受性,用国际化的方式阐述自己的文化思想。对内塑造民众对于本土文化的自觉追求,对外树立国家对于本土文化的自信形象,发展中国文化的关键是内外结合,这一点已成为代表委员的共同心声。
全国政协委员张会军建议,要以国际上容易接受的方式,让中国的电影、电视剧、民乐、动漫等文化产品“走出去”,大力加强代表国家文化主体的主流文化,并增加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代表和委员们热切期待,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刻变革中,文化企业能够从大局着眼,心怀强烈的国家意识,担当起繁荣民族文化的重任,创作出更多代表本民族优秀传统和精神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 上一篇:文化产业:金融服务新的增长点
- 下一篇:孙中山画像价格超过3000万台币
-
请您注意: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