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北京中山堂
简介:
北京中山堂地处天安门西侧中山公园内,原名社稷坛“拜殿”,始建于明永乐十九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或遇风雨休息的地方。1925年3月21日,孙中山去先病逝北京并在此停灵吊唁公祭。为了纪念这位伟人,1928年,国民政府将“拜殿”正式更名为“中山堂”,中央公园亦更名为中山公园。至今,“中山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起,北京市政协委员多有提案,建议将中山堂建设成孙中山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山堂成为中央每年举办孙中山诞辰和逝世纪念仪式的重要场所和市政协委员会议场所。
2002年11月12日,北京市政协在中山堂重新制作了《孙中山与北京》展览,长期对社会开放。2002年中山堂被北京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山堂于2002年经过经过半年多的大规模整修,于2002年11月重新对游人开放。整修后的中山堂大厅内新建了一座汉白玉孙中山塑像。雕塑作品是由中国雕塑家学会会长程允贤历时1年创作的,塑像高2.1米,基座和月台高1.5米。雕塑作品上方匾额写有孙中山先生的名言“天下为公”。展出有《孙中山与北京》展览。展览分为序幕及“世纪伟人”、“三莅北京”、“永恒的纪念”三部分,共展出图片200余幅,手书、语录、图表等30余幅,孙中山先生的文稿、衣物、书籍、印章、生活用品等复制品30余件。展览首次向外界披露了孙中山先生去逝的详细病因,展出了反映治疗情况的病历和尸检报告的复制品。并增设了大屏幕电视、触摸屏及灯光设备。
网友评论:
-
请您注意: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