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计划 是时候了解了!附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名单
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中小学要将研学旅行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学生参与情况将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何谓中小学生研学旅行?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学校要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并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意见》提出了研学旅行的5大任务:
1.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2.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
3.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
4.健全经费筹措机制。
5.建立安全责任体系。
为什么研学旅行会受到学生及父母的特别欢迎?
中国很多地区不敢组织学生开展野外活动,这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瓶颈,或者说是一个顽疾。其原因也很清楚,担心发生意外事故,学校怕打官司、负不起责任等。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等11部门推出“研学旅行”可谓雪中送炭。
青少年成长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而该过程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体验性,二是群体性,两者缺一不可。体验性是指,青少年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他们需要亲身参加许多亲近社会与自然的实践活动,父母和老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成长,就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体验。群体性是指,青少年完成社会化离不开群体性交往,再好的父母和老师都无法代替伙伴的作用。
美国每年约600万青少年参加夏、冬令营活动,关于第一收获,调查结果几乎都是“交到了新朋友”。显然,良好的研学旅行活动充分体现了体验性和群体性,因而受到特别的欢迎。
研学旅行的好处
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承载以下六个方面的教育:
道德养成教育
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生有组织的集体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活动,是对中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生活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帮助中小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教育
组织中小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有助于中小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感受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明确社会进步的方向,培育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国情教育
组织中小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工厂、走进科研院所,可以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取得的伟大进步,引导中小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培育中小学生的国情意识。
爱国主义教育
走进祖国名山大川,走进革命圣地,走进改革开放现场,引导中小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领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体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能够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引发中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育中小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组织中小学生走进我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当代文化“现场”,走进历史“现场”,能够引导中小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内心激发中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由衷的崇敬之心、敬畏之情、践行之志。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养成,创新精神只有在创新活动中才能培育。研学旅行有助于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学旅行的关注点:
一、学生安全
支招
文/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王晓燕
各地要制订科学有效的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另外,针对学生特别要制订安全手册,对研学线路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天气与交通、食品卫生、疾病预防、保险保障等都要做好详细说明,提前做好可能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学生研学旅行一定要有保险,避免让学校承担无限的责任。
二、研学旅行费用
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有公益性原则,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
支招
文/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王晓燕
健全经费筹措机制非常重要。各地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来筹措研学旅行经费,探索专项经费保障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
在这方面,可参考一些比较成熟的国际经验。比如日本,为了减轻家长的负担,不仅设定了中小学生修学旅行的总价格标准,很多地方政府还明确了收费上限。只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才能确保研学旅行可持续、常态化发展。
三、研学旅行经验借鉴
支招
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峡
日本的经验和做法为我们将研学旅行活动纳入学校常规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日本,修学旅行是旨在通过集体外出住宿和亲身体验活动,让孩子们真正以“小学生”的身份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常识和必须遵守的社会习俗,规范行为习惯,起到良好的修身养性的作用。
日本的修学旅行在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分别组织一次,原则上安排在各学段最后学年,一般都安排在学期中间进行。目前,每年实施修学旅行的学校都达到90%以上。
小学的修学旅行主要以体验乡土文化、体验自然环境为主,中学以上的修学旅行大多以体验日本传统文化、和平教育、职场体验为主,也有自然体验、体育运动、生活文化体验(农村生活体验)等。
研学旅行如何避免“只旅不学”
前几年颇为火爆的游学,因为参与的学生只游不学或游多学少而受到舆论的批判。专家指出,与此形式相近的研学旅行也应避免只旅不学,应实现“学”“游”兼得。
“研学旅行既有‘研学’,又有‘旅行’,二者缺一不可。”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王晓燕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要注重内涵打造。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如何更好地体现教育功能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王晓燕认为,一方面要注重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要注重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同时还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内容,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要增强研学旅行计划的适切性。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还需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教学安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
出发之前,做足功课
首先,学生自身必须检索自身的观念和能力储备的状况,没有前奏的知识,是难以很快进入“研学旅行”的学习状态;
二是教学中关注关键事件可以将“研学旅行”活动做得很精彩、有艺术感并能够增加学生的新观念;
三是教师的“临场智慧”,教师娴熟的技术和高度的智慧,能够让学生总是处在“旅行”、“研学”的热爱和分享状态,内在的学习动机得到了充分激发。
最后,祝大家都能在研学旅行中玩的好,学的好。
附:
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授予北京市海淀区、浙江省绍兴市、安徽省黄山市、江西省井冈山市、山东省曲阜市、河南省安阳市、湖北省神农架区、广西自治区桂林市、四川省绵阳市、甘肃省敦煌市等10个城市为“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称号,授予北京市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20家单位为“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称号(名单附后)。
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名单(20家)
北京 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天津 滨海航母主题公园
河北 石家庄市西柏坡纪念馆
山西 太原市中国煤炭博物馆
内蒙古 赤峰市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
吉林 长春市长影旧址博物馆
上海 上海科技馆
江苏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浙江 绍兴市三味书屋-鲁迅故里
安徽 宣城市中国宣纸文化园
山东 曲阜市三孔景区
河南 安阳市红旗渠景区
湖北 宜昌市三峡工程旅游区
广西 桂林市龙脊梯田景区
重庆 红岩景区
四川 成都市都江堰旅游景区
云南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陕西 陕西历史博物馆
甘肃 酒泉市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宁夏 贺兰山市岩画遗址公园
据北京日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微言教育、校长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中小学要将研学旅行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学生参与情况将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何谓中小学生研学旅行?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学校要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并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意见》提出了研学旅行的5大任务:
1.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2.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
3.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
4.健全经费筹措机制。
5.建立安全责任体系。
为什么研学旅行会受到学生及父母的特别欢迎?
中国很多地区不敢组织学生开展野外活动,这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瓶颈,或者说是一个顽疾。其原因也很清楚,担心发生意外事故,学校怕打官司、负不起责任等。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等11部门推出“研学旅行”可谓雪中送炭。
青少年成长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而该过程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体验性,二是群体性,两者缺一不可。体验性是指,青少年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他们需要亲身参加许多亲近社会与自然的实践活动,父母和老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成长,就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体验。群体性是指,青少年完成社会化离不开群体性交往,再好的父母和老师都无法代替伙伴的作用。
美国每年约600万青少年参加夏、冬令营活动,关于第一收获,调查结果几乎都是“交到了新朋友”。显然,良好的研学旅行活动充分体现了体验性和群体性,因而受到特别的欢迎。
研学旅行的好处
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承载以下六个方面的教育:
道德养成教育
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生有组织的集体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活动,是对中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生活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帮助中小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教育
组织中小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有助于中小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感受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明确社会进步的方向,培育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国情教育
组织中小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工厂、走进科研院所,可以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取得的伟大进步,引导中小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培育中小学生的国情意识。
爱国主义教育
走进祖国名山大川,走进革命圣地,走进改革开放现场,引导中小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领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体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能够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引发中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育中小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组织中小学生走进我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当代文化“现场”,走进历史“现场”,能够引导中小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内心激发中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由衷的崇敬之心、敬畏之情、践行之志。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养成,创新精神只有在创新活动中才能培育。研学旅行有助于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学旅行的关注点:
一、学生安全
支招
文/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王晓燕
各地要制订科学有效的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另外,针对学生特别要制订安全手册,对研学线路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天气与交通、食品卫生、疾病预防、保险保障等都要做好详细说明,提前做好可能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学生研学旅行一定要有保险,避免让学校承担无限的责任。
二、研学旅行费用
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有公益性原则,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
支招
文/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王晓燕
健全经费筹措机制非常重要。各地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来筹措研学旅行经费,探索专项经费保障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
在这方面,可参考一些比较成熟的国际经验。比如日本,为了减轻家长的负担,不仅设定了中小学生修学旅行的总价格标准,很多地方政府还明确了收费上限。只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才能确保研学旅行可持续、常态化发展。
三、研学旅行经验借鉴
支招
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峡
日本的经验和做法为我们将研学旅行活动纳入学校常规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日本,修学旅行是旨在通过集体外出住宿和亲身体验活动,让孩子们真正以“小学生”的身份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常识和必须遵守的社会习俗,规范行为习惯,起到良好的修身养性的作用。
日本的修学旅行在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分别组织一次,原则上安排在各学段最后学年,一般都安排在学期中间进行。目前,每年实施修学旅行的学校都达到90%以上。
小学的修学旅行主要以体验乡土文化、体验自然环境为主,中学以上的修学旅行大多以体验日本传统文化、和平教育、职场体验为主,也有自然体验、体育运动、生活文化体验(农村生活体验)等。
研学旅行如何避免“只旅不学”
前几年颇为火爆的游学,因为参与的学生只游不学或游多学少而受到舆论的批判。专家指出,与此形式相近的研学旅行也应避免只旅不学,应实现“学”“游”兼得。
“研学旅行既有‘研学’,又有‘旅行’,二者缺一不可。”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王晓燕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要注重内涵打造。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如何更好地体现教育功能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王晓燕认为,一方面要注重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要注重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同时还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内容,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要增强研学旅行计划的适切性。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还需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教学安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
出发之前,做足功课
首先,学生自身必须检索自身的观念和能力储备的状况,没有前奏的知识,是难以很快进入“研学旅行”的学习状态;
二是教学中关注关键事件可以将“研学旅行”活动做得很精彩、有艺术感并能够增加学生的新观念;
三是教师的“临场智慧”,教师娴熟的技术和高度的智慧,能够让学生总是处在“旅行”、“研学”的热爱和分享状态,内在的学习动机得到了充分激发。
最后,祝大家都能在研学旅行中玩的好,学的好。
附:
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授予北京市海淀区、浙江省绍兴市、安徽省黄山市、江西省井冈山市、山东省曲阜市、河南省安阳市、湖北省神农架区、广西自治区桂林市、四川省绵阳市、甘肃省敦煌市等10个城市为“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称号,授予北京市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20家单位为“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称号(名单附后)。
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名单(20家)
北京 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天津 滨海航母主题公园
河北 石家庄市西柏坡纪念馆
山西 太原市中国煤炭博物馆
内蒙古 赤峰市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
吉林 长春市长影旧址博物馆
上海 上海科技馆
江苏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浙江 绍兴市三味书屋-鲁迅故里
安徽 宣城市中国宣纸文化园
山东 曲阜市三孔景区
河南 安阳市红旗渠景区
湖北 宜昌市三峡工程旅游区
广西 桂林市龙脊梯田景区
重庆 红岩景区
四川 成都市都江堰旅游景区
云南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陕西 陕西历史博物馆
甘肃 酒泉市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宁夏 贺兰山市岩画遗址公园
据北京日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微言教育、校长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
请您注意: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