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研制新药填补国内空白
北京师宏药物研制中心近日先后研制成功两种具有国际水平、填补国内空白的重要药物:放射性肝受体药物GSA冻干品药盒和新型的抗癫痫药。据了解,GSA是半乳糖酰人血清白蛋白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盐的英文缩写,是一种合成糖蛋白。由它制得的99mTc-GSA注射液,通过静脉注射后,可用于肝脏病人的肝显像。
对于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对其功能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价,是指导治疗和评价预后的有效依据,也对肝脏围术期具有重大意义。据介绍,在众多评价肝功能的手段中,肝脏显像方法发展迅速,特别是核医学科应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对肝细胞摄取、代谢、排泄等功能过程进行动态观察,可获得肝细胞代谢的放射性与时间的曲线并对肝细胞功能进行定量分析,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肝功能评价方法之一。此前,国际上只有日本有GSA药物注射液的临床报道,但不能供应中国。
据悉,北京师宏药物研制中心与北京协和医院共同承担了GSA冻干品药盒的研制与临床合作课题。北师大负责放射性药物GSA的研制与临床研究用药的药品供应,而协和医院负责临床研究。师宏成立了研究组,2006年正式立项开展研究。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放射性药物——GSA冻干品药盒,在北京师宏药物研制中心研制成功,并申请了一项国家发明专利。(通讯员李亚楠 记者杨靖)
- 上一篇:民营剧团为何自建剧场?
- 下一篇:国际博物馆培训中心在故宫成立
网友评论:
-
请您注意: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