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马荡里龙船调
苏马荡中映山红。(杨巨龙 摄)
绿色环绕的梯田。(杨巨龙 摄)
制图:蔡华伟
“三月里是清明,哪咿哟喂!妹娃儿去探亲,哪喂!……” 声声欢歌,悠扬谷中。未及细味,对面山腰上已站着甜美的土家姑娘。
“妹娃要过河哇,哪个来推我嘛?”
“还是我来推你嘛!”身旁同行的村民见我一脸茫然,便大声应唱。“这就是咱们这儿有名的《龙船调》,是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哩。”土生土长的药材村人老杨自豪地说。
寻阅间,歌先行,略显窘促的对唱余音,带人走入《龙船调》的故乡——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谋道镇药材村。
药材村位于湖北省的最西端,地处鄂渝交界,海拔1500米。当地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8℃左右。村落主体在改革开放前为国营药材场,全村百姓大多以种植药材为生,村里产黄连、桔梗、贝母、丹皮、芍药等六十多种药材,因此得名。不过,当地百姓更多管村子叫“苏马荡”。
苏马荡,在土家族方言里是“老虎喝水的地方”。相传明洪武年间,土家族首领带领族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大山里,开始经营自己以山为家的桃花源。时至今日,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世代土家人都执着地浇灌着这份自然恩赐,于是便有了牛羊游走映山红,山歌对唱情意浓的恬静释然。
村里人说,村中有两大法宝,一是刚刚我没对上的《龙船调》,算是文化资源;二是覆盖全村的森林、沿着齐岳山起伏的成片葱郁,以及宛若水墨画中零星艳色的簇簇杜鹃。
暮春时节,杜鹃啼血。与他处高大粗壮的长势不同,苏马荡的杜鹃花娇小玲珑,宛若玉带的溪水在花丛中穿行而过,微风吹来,残花飘落,溅一身春意。踏上崖壁上的步步石阶,回望山上的映山红,虽身处绝境,却依然古雅。从2008年开始,每年的杜鹃文化旅游节便成为药材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当地百姓穿起土家织锦、西南卡普,唱起龙船歌调,感谢脚下美丽肥沃、古朴自然的家乡。
村里人住在一排排独具风格的土家吊脚楼里。闪身进屋,卸下行装,与婆婆围坐在火塘边。屋外余晖尽落,炊烟袅袅,屋里农家风情,酒食飘香。大碗的米酒,熏香的腊肉,香脆的玉米饭,不由得我不狼吞虎咽。婆婆今年83岁了,从没离开过村子。坐在木椅上听老人讲着过去的点点滴滴:生儿育女,老伴相依,上山种药……
凌晨3点便起床出门,只为观药材村的另一大美景——齐岳云海日出。
“这里刚开发的时候,什么都没得。”一群人站在观景台上哆哆嗦嗦,老杨先开口了。
老杨是苏马荡开发建设的第一人。他说,改革开放后不少村里的壮劳力们都外出打工。有一段时间,只剩下老人孩子沿袭土家人的生活方式。直到苏马荡风景区开发建设之后,把打工的人们陆续吸引回来,这里才又热闹起来。
“过去种植药材,现在搞农家乐,一年收入五六万,家里小车电视都有咯!”日渐富裕的杨大姐抑制不住地高兴。
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不经意间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淡淡的轻烟薄雾从阡陌垄埂上缓缓升起,成片的梯田已然被云海所覆盖。太阳升起,万道金光铺洒而下,一望无际的云海或如柔纱缥缈浮动,或如海潮翻涌漫卷……
药材村迎来了新的一天。杨大姐会用美味的农家饭招待新来的客人;婆婆会踩着悬崖上的石阶一路上山种药;老杨会继续用汗水勾勒出想象中的最美乡村。
于他们而言,吊脚楼下的苞米粮、情谊绵绵的龙船调、瑰丽荡漾的苏马荡,便是他们的世界,更是他们的家乡。
小贴士
怎么去:从利川火车站出发,沿新318改线路,经北门、小青垭、小柏杨、云上、干堰塘、齐岳山、都亭山、谋道到药材村,全程48公里。
玩什么:赏杜鹃花、麒麟峰、乌龟山;观齐岳云海日出;学唱《龙船调》,学跳土家民族舞蹈。
吃什么:自酿米酒、烟熏腊肉、玉米饭、豆腐乳。
- 上一篇:深圳市现多条“黑”河
- 下一篇:迪拜兰博基尼当警车
-
请您注意: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