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合作与美国(图)
本报记者 鲁岳
特约记者 余新星 北京报道
生于1933年的松尾文夫曾任日本共同社驻华盛顿支局长。2012年10月26日,现任台办主任、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张志军在媒体吹风会上曾引用松尾文夫此前发表在《日本公论》月刊一篇题为“日本偿还历史旧债才有未来”的文章,认为他的观点很有道理。松尾文夫对自己职业生涯中最为得意的一件事情,是在基辛格1971年7月秘密访华前三个月,即根据当时在美国对一些细节的观察,做出中美关系将有一些新的动向的报道。报道发表后,很多人认为不可思议,但后来证明他的判断非常正确。目前,年届八十的松尾文夫正在满怀热情地投入中美关系史的研究,他认为,从历史来看,中美关系要比中日关系更重要。最近,他经北京赴长沙和韶山,访问了毛泽东工作和学习的地方,了解1920年美国哲学家杜威到长沙发表演讲与毛泽东之间的关系(当时毛泽东是记录员)。在他逗留北京之时,本报记者就东北亚合作与美国的关系问题采访了他。
《21世纪》:过去面对欧盟的成立和日本的崛起,美国都有针对性的举措,比如扶持“新欧洲”,同日本之间“广场协议”的签订。对当前中国的复兴,美国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接受?那种不惜以冲突的方式来抑制中国复兴的思想,在美国战略决策阶层中影响有多大?
松尾文夫:在美国国内,虽然确实存有视中国的迅速发展为威胁、认为美国应该采取措施抑制中国发展的观点,但这只是少数人的意见。在美国决策层中,占据主流的意见是认为中美之间存在着共同利益。在当前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紧密相关,因此抑制中国的发展势必也将对美国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21世纪》:多年来,东亚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总体来看愈发密切,互动的平台也在日益发展。但有观察家指出,美国不乐见中日之间的走近。的确也有美国重量级的战略分析家如亨廷顿认为,中日之间的联手将是美国的噩梦,美国需要中日之间互相制约。您是否认为美国的确有这一战略考虑?东北亚各国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突破外在的制约,而走向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
松尾文夫:对东北亚地区的合作美国应进行干预,这一战略考量确实存在。但是在美国国内,这也只是少数派持有的观点。就我本人的经历以及观察来说,对美国与东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从大处着眼,应该去摸索一条共存共荣(共生)的道路。美国最终也将选择走同东北亚国家共生的道路,对此我持乐观的态度。
从历史角度来看,美国这个国家在东北亚地区展现出的也是同他国协作与共生的姿态。在这一点上,美国与德国、日本等(惯于独享权益的)国家大不相同。在过去那段不幸的近代历史里,美国铁道大王哈里曼曾经对建设满洲铁路显示出兴趣,向日本提出合作建设铁路的要求。只是最后日本军部拒绝了哈里曼的请求,独自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此外,二战前的美国实行门户开放的政策,与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共享获取的权益。比如,美国当时在中国没有租界。义和团运动后美国曾在天津持有租界,但仅三个月后就归还给了中国。当然,美国会确保本国享有的利益,但同时也给予其他国家相同的机会。
因此,在看待美国同东北亚之间的关系时,第一反应不应该是将二者对立起来,而是应该思考涵括美国在内的东北亚地区的共同发展,这更加具有意义。究其原因,美国虽然在军事方面是超级大国,但是整体来看,美国仍然是一个新兴的国家(Bricks),美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美国建国只有二百二十多年的历史,二战结束之后才成为世界大国,距今也只有近七十年的时间,因此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在美国国内存在着多元化的力量,比如黑人总统的诞生、女性地位的提高和能力的释放(出现女性总统的可能性)、对同性恋的许可、韩裔美国人出任世界银行行长、在硅谷顶尖的知识精英中有许多是华裔,华裔美国人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如此种种。今后伴随美国国内各种族、各阶层的进一步解放,其活力势必将得到进一步的释放。
谈到美国与东北亚的关系,朝鲜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也是值得注意的。虽然表面看来这两个国家在政治上处于对立状态,但实际上二者存在诸多水面之下的联系。例如,朝鲜与美国纽约州的雪城大学之间签订有IT英语培训项目的协定(已有关于这一协定的英文论文发表)。今年年初,谷歌CEO施密特访问了朝鲜,等等。朝鲜领导人(至少到金正日)有向美国靠近的想法,因此,最终美国与朝鲜之间进行和解也并非不可能。
从这一角度来看,东北亚国家不应该总是排斥美国,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充分利用美国的力量。虽然当前东北亚国家与美国之间存在着许多摩擦与分歧,但从大局来看,将美国涵括在内的共生之道更为重要。
在这一点上,日本有着惨痛的教训。二战前的日本对美国没有正确清晰的认识,当时对美国持蔑视的态度。1853年美国佩里舰队来到日本,叩开日本国门,成为日本走向近代化的契机。但尽管如此,日本明治时期的指导者们认为美国在文化上是落后的国家,因此将学习的目光瞄向了欧洲,特别是以德国作为学习的榜样。有趣的是,当时日本派往国外留学的人员中,从美国学成归来的人之后大都默默无闻,得到升迁和重用的大多是留学欧洲的人。此外,在日本的大学中介绍美国知识起于1923年东京大学开设美国课程,这比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堂的设立晚了十多年。基于错误的美国认识,日本后来发起了对美国的战争并酿成了之后的恶果。
《21世纪》:对东北亚地区的合作,美国此前是如何应对的?
松尾文夫: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在一段时期内两国交往密切,关系向前发展。对中日之间的合作,美国并没有做出阻挠。当时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最后从越南撤军,整个美国国内空气沉闷,可以说当时的美国无暇对中日之间的合作横加干扰。
《21世纪》:当前,中日之间在钓鱼岛问题上进入了一个新的格局,琉球问题也开始在两国关系中作为一个问题被提出。请问美国围绕钓鱼岛和琉球问题与中国是否有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松尾文夫:美国不大可能因为钓鱼岛问题而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日美之间签订有《日美安保条约》,美国多次声明钓鱼岛在《日美安保条约》适用范围内,但与此同时,就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上,美国保持中立的立场。只是美国反对中国以武力方式改变当前日本对钓鱼岛实际支配的状态。因此,形式上来看,如果日本与中国之间发生军事冲突,美国有可能加入日本一方同中国作战,但我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当前美国正在中日两国之间努力调停,应该有对中日双方传达,不要因为这样小的岛屿而发生军事冲突。至于万一出现擦枪走火的情况,如何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美国应该与中国进行过沟通。特别是随着页岩气的发现这一能源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围绕钓鱼岛展开争夺已经没有太大的实质性的意义。
关于琉球问题,当前日本本土与冲绳地方之间出现了较大的裂痕。而在东亚,日本与韩国、中国等邻国关系紧张。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我们或许可以重拾和发扬“万国津梁”精神。
“万国津梁”精神是指,1458年琉球王国尚泰久王命人铸造大钟,悬挂于首里城正殿,大钟上刻有铭文“琉球国者,南海胜地而钟三韩之秀。以大明为辅车,以日域为唇齿,在此二中间涌出之蓬莱岛,也以舟楫为万国之津梁,异产至宝充满十方刹”,宣言琉球以贸易立国,不仅要成为沟通日中韩的桥梁,而且要成为沟通世界的桥梁。如能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或许能够构建涵括美国在内的东北亚整体的和解框架。明年中日韩三国首脑峰会将由日本举办,届时如能将会场选在位于冲绳名护市、坐拥东海的“万国津梁馆”,或许能够成为打开局面的第一步棋。
《21世纪》:你对中美关系发展有何建议?
松尾文夫:对中国来说,应该首先正确认识和理解美国这样一个国家。美国虽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好的方面,但同时也有很多好的地方,对其应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与日本和欧洲国家不同,美国仍然潜藏着作为新兴国家的巨大增长潜力。同时美国是一个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同时并存的国家(参见松尾文夫《持枪的民主主义》),在这一点上与中国有共通之处。而且,中美之间有很长的共生的历史。先于1969年日美发生关系之前,中美就有了贸易上的往来。之后,两国虽然有过摩擦和问题,但总体来说,直到现在中美关系发展都很顺利。
其次,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好美国的力量。应该敞开胸襟,充分利用美国的活力,同美国走共生的道路。
-
请您注意: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