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儿影厂衰落:“儿影厂一人”的嗟叹
深圳商报 王建明/图
○关东客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谁能想到曾经有着光辉业绩的儿影厂会落到如今这种凄凉的境地。一个厂名,一个厂长,这就是如今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的全部。可换而言之,我们还有必要保留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这个招牌吗?
作为一家专业的儿童电影制片厂,儿影厂有过辉煌的昨天。《霹雳贝贝》、《啊,香雪》、《应声阿哥》、《十四五岁》等很多优秀的儿童影视作品曾陪伴过几代人的童年。但是我们今天看来,儿影厂曾经的成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资源优势。作为曾经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儿影厂如果连几部像样的作品都拿不出来,那它又怎么能配得上专业的“儿童电影制片厂”的称号?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儿童电影厂的成功,严格来说并不是真正的成功,这一点从中国儿童电影厂转制并入中影集团之后的遭遇就可以看得出来。没有像样的作品,没有观众的支持,没有影院的票房,可以说儿影厂已经真的只剩下了一个招牌。
改革开放30年,儿影厂从曾经的光彩照人到如今的人老珠黄,见证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全程。作为前苏联解体后全世界唯一的儿童电影制片厂,这其实并非是一种荣耀,而是危机的开始。因为行政命令、条块分割、过于专业的分工肯定无法抵挡市场的冲击。儿影厂成于计划,败于市场,这尽管是改革的阵痛,可却是前进的必然。
儿影厂的命运其实就如同中国儿童电影的命运。现在回过头来看儿影厂曾经的那些作品,我们还能记起来的有几部?或者说,如果那时我们就能引进《狮子王》、《阿拉丁》等国外的儿童影片,我们还会看那些国产的儿童影片吗?中国的儿童需要儿童电影,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儿童电影作品数量少得可怜,质量差得可怜,电影故事更是幼稚得可怜。
中国的电影市场广阔,儿童电影市场同样广阔。但我们不得不说,我们对儿童电影的认识过于狭隘,往往只是把故事片作为儿童影片,而忽视了动画片、科幻片等同样深受儿童喜欢的题材。国外的梦工厂、迪士尼每年不遗余力地拍摄的动画片,其实一方面通过儿童电影赚钱,一方面也是在给孩子们谋文化的福利。
只有一个厂名、一个厂长,虽且悲凉,但实乃儿影厂的宿命。那块“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的名头尽管有“中国”二字,可却只是意味着过去。中国儿童电影的明天,其实不在于有没有一家专业的儿童电影制片厂,而在于有没有对儿童电影的政策支持,有没有更多的导演、编剧、演员参与到儿童电影的拍摄中来。
- 上一篇:中央近期派出的10个巡视组联系方式汇总
- 下一篇:彭丽媛参观特多智障儿童协会
-
请您注意: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