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精神与我的管理哲学
这里所谓我的管理哲学,即是指我在行使管理职责过程中、思考企业使命、愿景的时候、在我头脑当中形成战略的过程中,我进行自我反思所能够觉察到的一些基本信念。
但是这些信念本身并不基本,比它更深刻并支撑这些信念的是那些属于文化范畴的已经刻入人格的思维方式和我们灵魂深处对世界众多基本问题的假设。本文就这些假设在形成过程中所受到的的儒释道精神的影响做一点浅陋的反思尝试。
在这个哲思的角度,我的头条感悟是:知识与智慧的差别。更明白地讲就是,智慧并非一定是个人能够清楚表达出来的知识和教条,它应该体现在你的行为与思维本身并已经成为了你的“本性”。佛学家未必身具佛性,佛性在身的人也未必“博学”;不过,修身成佛,佛学确可以是道法门。把这些人生大智慧修成真性,需要著于实相,需要朴拙踏实,切不可花拳绣腿、口若悬河。
其次,说说我对儒释道智慧的体悟。第一我先略去大智慧的无差别性——这是三种智慧间兼容的最高境界——属于可悟而不可道者,重点说说我从三种智慧中所获得的不同启示。
我从佛学得到的最大启示:缘起性空;因缘果报。
我从道家文化得到的最大智慧:上善如水;道德一体。
儒家文化给我的最大教益:内圣外王;天人合一。
缘起性空,讲万物自有其真性,而这份真性乃“空性”。我们所能感受到的事物的“性质”、“状态”不过是我们的感官及其感受方式、感受者的状态对对象的关照所呈现的“相”。同时我们所观察的“对象”,也只不过是事物“真性”历经各种缘起所被“唤起”、“导致”的状态。日常生活我们很少有人可以领悟到:我们的观察其实与我们观察者是谁、观察者的立场有关;我们看到的不过是现象而非事物的本质。这对那些对人、对事乱贴标签的人,真是棒喝。经历对缘起的体悟,那么我们所获得的这份对事物空性的认识乃是一种“妙有”!这是一种毫无挂碍的真见地。
我们对自我的修炼也是如此,就是发现真我、呈现真性。我们的很多态度、情绪、偏见是如此普遍以至于我们视之平常、无所自见,诸多种种皆因缘起。如果能够见得真性、证悟佛法、摆脱我执,那么不仅获得了快乐也同时是一份通达。
因缘果报,讲的是任何结果都有其缘起,种下任何因缘都会有必然的结果发生。这告诫我们,不仅要谨言慎行(口、身、意)、广播善缘、广播福田,还要有一份反思己过减少贪、痴、嗔的修行。“人家成功都他的道理,自己遭难必有前因”。
上善如水;道德一体。道家学说建基于“道”的自然存在而且不可抗拒;其次道家启示了相反相成、渐变到突变规律的辩证真理。
人类无能(抗拒大道,“有为”,必将失败),人类无所不能(顺应天道,“无为”而成)。在道家学说里,人的德性实际上是指一种智慧的境界,是使人心贴近天理的程度,而不是人格属性。
在道家思想里最难把握的就是“无为而治”,这种“无为”真乃是最了不起的领导与治理境界。无为,是指你的行为合于天理、毫无“人的意志”的痕迹,而在中道方面又是无所不为。
道家学说告诫我们:个人修为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感悟大道、戒除杂念,决不去做违背自然天理的事情(过犹不及);在竞争博弈的谋略方面,认为一切失败根源上都属于咎由自取。
道家学说给我的另一个启示是:见微知著、防患未然、“为势”的战略思想。很多微末的小事当中都可能透露着一个必然的趋势,这个事件的规模、范围并不是根本,而根本在于它所反映的矛盾性质。防微杜渐与积跬步以成千里都是战略思维的重大智慧。
内圣外王、天人合一,是儒家学说给我的最大影响。儒家学说对我们建立秩序、进行有效的协作管理更有指导意义。
内圣,讲的是一个人在对待自己方面的修炼要求。一个成功的个人他的内心必须足够的真诚,他要做到“慎独”,要不断追求自我的境界提升。
外王,指的是一个人还必须以大我的精神积极从事有利于社会的人生事业,他必须具备入世的扎实才干和献身社会的品格。这里面就包含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思想。
在这个框架下儒学还提出了一系列价值观,比如“仁义礼智信”,系统地解决了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规律、对待社会关系的价值准则。
天人合一。在这里儒学给我的教育是,在自我修炼过程中原本抽象的“无我”找到了归宿:上天。我们的自我要完全以自然规律去表现自己,而对天理的把握一方面来自不断的感悟和思考,另一方面来自一些礼教的约束。儒学思想中也始终贯穿着这样的理念:成功来自合于天道。
儒、释、道三种思想的交汇点在于,他们都信奉超越人类的天理的存在;都相信人对自然的力量来自对天理的领悟;都强调通过自我修炼实现自我超越的重要。
接下来谈一谈接受儒释道教育,我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哲学信念:
使命:企业存在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决不存在独立于社会的企业价值,也不存在违背社会利益的个人价值。
成功:一家企业的成功过程就是为其利益相关者的成功提供最佳助益,决不存在以邻为壑的成功战略。企业竞争一定要有利于提升服务社会的效率,损人利己的策略不会成为持续成功的依靠。
战略:战略是一种命运,是企业行为与思维方式的回报。战略是一种方向、原则、对行业发展、社会价值、社会发展方向的远见。战略是处理趋势、未来、社会参与者关系的信念,战略还是一种在价值观指导下的持续改进的科学计划。战略不是投机取巧。
人:人是我们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同时所有员工也是我们组织的主人。人在组织中的地位要高于一切资产,对人的尊重是我们文化中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人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才是组织竞争力的最终来源,企业竞争到头来本质上还是人才的竞争。人的自我实现是一条重要的道德价值。
领导:领导的价值在于指明方面、激励众人、达成承诺和团结、为实现目标排除障碍。领导者的大我修炼是优先的选项,其次是专业与领导才干。德才兼备。领袖的最佳境界是成为公仆,成为一个机缘,使大家的智力潜能在正确的方向得到发挥。领导者的以身作则比权威更具有力量。
创新:创新不是应对竞争的权宜之计,创新是企业的生存方式。有效益的创新才是可持续的,把有效的创新作为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战略,它必然会给社会带来好处。
学习:学习是组织系统地进行自我突破的重要路径,是企业持续存在的基本条件。企业学习有多种形式,但最根本的还是“向顾客学习”。主动和前瞻地预测顾客需求的发展趋势,综合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趋势发现满足需求的创新机会,也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行为。竞争对手也是学习的好老师,积极的竞争可以帮助我们在对手身上发现自我的误区与不足。好的企业应该让整个经营历程都成为学习的过程。团队工作模式也是提升组织学习效率的很好途径,发展充分和多层次的交流与沟通应该成为各级领导的责任。
组织:把一群人组织起来的核心要素有着如此的层次和结构:
使命(工作的意义)、战略(指导协作的原则和协调行动的一致目标)、架构(架构是分工关系,在组织角度又是职能综合,在深层次上它还是战略)、计划与控制。组织中的文化既是最活跃的也是最保守的元素。
顾客:顾客终究是企业的老板。即使在价值经营和企业快速并购和出售盛行的年代,也不得忽视顾客在企业经营中的核心地位。竞争的仲裁最终还是顾客做出的。
社区:企业对环境承担着责任,企业首先是社会的一分子,然后才是生产经营单位。
政府:政府是依法获得治理社会权力的全民代表,企业对政府的尊重应该表现在:遵纪守法;积极响应政府的某些号召为解决社会问题做出贡献;不对官员进行贿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以上是我的部分管理哲学观念,虽然不太系统但基本涵盖了经营的方方面面。这些思想中已经充分融入了前面叙述我所能够理解的儒释道精神。但有一点我深有疑虑:
虽然这些东西是我的真心总结,但我还是不太确定它们是否已经很好地融进了我的行为。因此我还是愿意接受大家的批评,保持易经所说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儒商文化现象及精神研究(一)
- 下一篇:经营为何需要哲学——稻盛和夫在北大讲演稿全文
-
请您注意: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