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伤的孝道
前些天读《论语》,读到子游问孝一章,让我颇多感触。
孔子对孝道有很多精彩而影响深远的论述。总结一下,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一是孝顺,孔子说孝顺就要“无违”,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就是孝。二是敬养,“不敬何以别乎”。三是关心父母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父母,唯其病之忧”。四是“不远游”,要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五是孝是社会关系的基础,孝悌并举。无论是哪一个层次,孝的重要条件是和父母在一起。只有在一起生活,才能尽孝道。孔子的孝道,从根本上讲,它是封建礼教的产物,与我们现实的生活及现代理念格格不入,即便夫子再世,也同样会发出“逝者如斯夫”的叹惋。但是,孝道毕竟存在,古今都有,特别是对于今天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和工作的人们来说,它一直是他们内心最为沉重的内容之一。
孩子进城不容易,做父母更不容易。现在,昔日的农村青年正式成为城市生活的一个分子,可以享受城市的繁荣,而他们的父母依然在农村,依旧在土地上劳作,并且越来越老,病痛缠身。生活的反差本身就是伤痛,再加上这种生活的反差并不能轻而易举地抹平,就成了痛上之痛。
接父母进城吧,没有那么多的钱,没钱没房,养活不起。等到有钱有房了,自己也结了婚,有了妻子或者丈夫,有了家庭的另一个成员,生活和文化的冲突也是难免的,有冲突就有矛盾,总不能接父母来受气吧。有钱,有家庭成员的同意,两代人可以生活在一起,父母离开农村,也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生活,父母的亲戚朋友社会关系都在农村,他们的生活习惯也在农村,而城里人天天上班,留在家中的父母就成了城市森林中举目无亲的人。种种冲突,让父母亲情,相隔两地。
不能在一起,就不能清楚知道父母的冷暖饥饱,不知道父母的头痛脑热,也无法将自己的关心与爱献给父母。有时候,逢年过节,也不能去看望父母;还有可能,妻子或丈夫不愿意到农村去过年过节,他们或许不能适应农村的生活。一年都不能看自己的父母一眼,孝也就无从谈起了。
对于进城的农村人来说,孝的唯一方法就是多给父母些钱。钱,农村人需要,可是年迈的父母到什么地方去花钱呢?如果在农村,有兄弟姐妹在,他们可以照顾父母,这会让进城的人放心一些,如果只有父母单独在农村生活,进城的人内心就难受了。
费孝通在他的《生育制度》中说,生育的功能之一是反哺,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养老。养儿防老,是生育文化之一。是文化,就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在这文化背景下,家有儿女,却不能膝前尽孝,不论对父母还是对子女,都是一种深沉的痛苦。我想,中国城乡的两分法,对于传统文化冲击最大者莫过于传统的孝道。
传统孝道沉淀进生活之中,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们生活在这种文化之中,无法摆脱,也不能摆脱。但是二元社会的分割却让传统的孝道不得不割裂,城市生活本身带来的压力又给割而不断的孝道挥了重重的一刀。这是亲情血肉的痛,也是文化心理的痛,这是进城农村人普遍的内心忧郁,这是一种集体的症候。
从城乡两分,到城乡一体,这是中国社会正在进行的深层次变革。疗治内心忧郁的良药,正在于此。城镇化的过程不仅仅是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有机融合,更是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扬弃与革新。城乡一体,其乐融融,慈与孝构成的温暖家庭图景,会让每个人内心幸福安宁。
- 上一篇:道德重建从改善官德入手
- 下一篇:四大名著接力 古装剧抢占荧屏
-
请您注意: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