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公向孔子学管理:企业要有管理哲学 制度决定人
这些年,我们专家和企业从西方拿来了数不清的管理工具,却忘记了研究运用这些管理工具的环境,忘记了揣摩运用这些管理工具的心法。最后的结果,是把这些工具用走了样,回过头来还埋怨这些工具不好,却不在自身找原因
文/爱新觉罗·启 翊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颜渊第十二
公元前516年,36岁的孔子离开了混乱的鲁国,希望在其他国家寻求能够一展抱负的机会,他确定了自己的目的地——齐国。齐国在鲁国的东边,不算很远,在晏婴的辅佐之下,齐国表面看起来欣欣向荣,并时不时地欺负一下鲁国。
孔子带着弟子们到了齐国,在权贵们的引荐之下,齐景公很快接见了孔子。他听说孔子博学知礼,便请孔子做自己的政治顾问。那个时候,各国对人才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他们都喜欢养士,如果是周游列国的名士,更是愿意相交。
当时齐国的现状,如果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来讲,齐景公这个董事长已经大权旁落,失去了对齐国集团的控制权。而当时的公族陈氏实力雄厚,他们采取“大斗出、小斗进”的经济策略收买齐国人心,与齐景公争夺社会影响。陈氏就相当于现代公司结构的二股东或三股东。面对这种窘境,齐景公不仅不思良策,反而更加游乐无度,疏于朝政。孔子来到齐国后,齐景公希望从孔子这里获取好的解决方案,于是有了上述这段问答。
组织制度是立国之本
这段话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原则。孔子说:“国君做好国君的本分,官员做好官员各自的本分,父母像个父母,子女像个子女,政治自然清明,国家自然就能够管理好。”齐景公说:“太对了!如果领导人自己不站在自己的本位,超出了自己的范围去做事,自己辖下的官员也就不能恪尽职守,尽他们的本分了;同理,如果在家庭中,父母不像个父母的样子,儿女自然也不会尽儿女的本分了。如果国家的政治、社会的风气是这个样子,国家的财富虽然充足,我看我也无福消受了,我也就是一个失败的君主了。”
我们从《论语》的这段话里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就在于要有一套完善的组织制度来保证。
司马光在其编纂的《资治通鉴》中,对孔子的这段话做了发挥式的诠释:天子职责中最重要的是维护礼教,礼教中最重要的是区分地位,区分地位中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礼教是什么?就是法纪。区分地位是什么?就是君臣有别。名分是什么?就是公、侯、卿、大夫等。
在司马光看来,只有用制度才能保障这套体系。上下级关系,就好像人的心脑支配四肢行动,保障了这套体系的建立,上下级关系,就好像人的大脑支配四肢行动,树木的根和干支配枝和叶;下上级关系,就好像人的四肢保护心腹,树木的枝和叶遮护根和干,这样才能上下互相卫护,从而使国家长治久安。
组织制度如何建立,由谁来建立呢?
由“名分”来建立。在社会关系中,每个名分(用现代话讲叫职位)都含有一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这三者构成权力。如果你是君,有了“君”这个名分,你就要承担君的责任和义务,你就有了君的权力,你就要具备与君相匹配的德行和才能。孔子用了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君臣父子来做类比,说明了构建一个组织的重要性和重要节点。
美国建国初期,在1787年的立宪会议上,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谁应该当总统?谁应该领导我们?谁是我们当中最聪明的人?谁是最好的国王?”美国的建国先贤们致力思考的问题是:“我们能够创建什么样的组织,使国家在我们死后仍然能拥有很多优秀的总统?我们希望建立哪一种长治久安的国家?要靠什么原则来建国?国家应该如何运作?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指导方针和机制,以使我们创造梦想的国家?”
这就是能够保证美国近百年来持续强大的根本。
企业要有管理哲学
在企业界,大家津津乐道“惠普文化”,又要学习“GE模式”。让我们追本溯源,看看惠普、GE的管理哲学是什么。
1964年,惠普创始人之一普克在一次演讲中强调:“问题在于,你怎样营造出一个让个人可以发挥创造力的环境……我相信你们必须多费心思在组织结构上,以便提供这种环境。”十年后当记者问普克的成功要诀时,普克完全从组织决策方面回答,如发展一个工程团队、贯彻财务纪律的现金支付政策、人事和管理政策,等等。
同样,杰克·韦尔奇的成功,离不开GE公司已有的一个庞大而有条理的组织结构。而且,他并不是GE历史中第一位绝佳的首席执行官,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位。
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倾力于构建组织制度的企业。
上海的周正毅,他能够从一个小餐馆发家,最后做到拥有几家上市公司,成为上海首富,就个人而言他无疑是个英雄。论资产,他与《福布斯》上的那些首富并没有多大差别;论个人能力,他就要比他们差一大截子。
我们回想一下前些年风光一时的南德、爱多、三株、巨人、德隆……还可以看看刚刚倒下的国美黄光裕!还有这些年混得风生水起的煤老板!
他们的成功是辉煌的,但为什么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灰飞烟灭,树倒猢狲散了呢?
除了有一些有中国特色的问题之外,难道不是因为没有一套与之匹配的组织体系的原因吗?难道不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制度问题吗?
如果与这些高高在上的老总们聊聊天,你就会发现他们的脑海中没有哲学,更没有管理哲学。只有一点点,那就是自以为是的、对潜规则的熟稔和对权谋之术的运用。
制度决定人的好坏
这些年,我们从西方拿来了数不清的管理工具,却恰恰忘记了运用这些管理工具的环境,恰恰忘记了运用这些管理工具的心法。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把这些工具用走了样,回过头来埋怨工具不好,却不从自身找原因。
有因才有果。如果没有形成管理哲学,那就不能保证组织制度的合理性。组织制度不合理,再好的管理工具也无用武之地。
出问题的公司,通常归罪于财务问题甚至说是媒体曝光,这只是表象。内在原因,难道不是公司内部一团混乱?责任、权利与义务不相相匹配的滥权后果?
当公司明确了责、权、利后,权力背后是明确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这就像授权一样,我之所以给你权力,是因为我明确了你的责任和义务。同样,在有明确责任的前提下,重用谁,或淘汰谁,就是行使权力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权力来自于流程——你的权力大小是组织制度流程赋予你的,而不是谁任命的。同时,还应该有一套监督体系,来监督你是否正确使用了组织赋予你的权力。
比如,财务人员有没有权力?这取决于你的财务制度与组织流程是否清楚。在清楚的情况下,哪怕是总经理,也没有权力随意报销,也要听财务人员的。
合理的组织制度,必然是授权与监督同时存在的,既相信你的能力,又怀疑你的本性,但我要用制度来激发你性格中天使的一面,还要用制度来威慑你恶魔的一面。如果只有前者,再好的制度也终将会毁于一旦,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人的天性;如果只有后一样,那就是暴政,也不能长久,因为人性中崇尚自由与平等的信念必然喷发。只有两者的结合,阴阳相济,才会保证组织制度的健康良性的发展。
没有组织制度的企业是危险的。我们没必要非要讨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还是那句老话“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可以让好人变坏。”所以,年轻的里森搞垮了百年老店巴林银行;所以,陈久霖白白浪费了几亿国有资产。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本性的好坏也是随时而变的,只有在明晰了名分之下的责权利,再有一套组织制度去监督,这样才能人尽其能,才会有一个和谐的环境。
- 上一篇:三千市民 公祭孔子
- 下一篇:管理故事:孔子的评判
-
请您注意: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