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漫笔之十八——《诗经》源头与孔子删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中“关雎”和“蒹葭”这样的名篇,已经载入九年级课本,且在全社会广为流行。
中华诗词的历史有多少年呢?一般认为从《诗经》开始,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诗歌的源头。关于《诗经》的年代,至少在孔夫子时候已经流行,至今已经2600多年。其中较早的“周颂”应是武王时期的作品(武王伐纣推定为公元前1046年),至今超过3000年了。
关于诗经,历代有孔子删诗之说,又有置疑和反对孔子删诗之说。孔子删诗的说法始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明确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适于礼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即公元前544年记载,吴国的季札到鲁国观礼乐,鲁国为季札演唱的诗,其分类和排序与后来的《诗经》相近。那时孔子才7岁。诗经的年代早于孔子,孔子无从删诗。孔子对《诗经》极为重视和崇敬,他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又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如此看来,孔子不可能去删改他极为推崇的诗歌。不曾删诗的理由还有:孔子反对不纯的东西,至今诗经中保留的“郑卫”诗歌,在孔子看来是“淫佚”之声,如果经他删削,这些不当保留。
我的见解是,孔子之前诗已成型且又在其教学过程中整理和编辑过,此为“删”的本意。孔子创私学,需要一个简要适用的版本,自然要有所取舍了。现在的诗经,基本就是孔子教学的版本。
至于“郑声淫”和“思无邪”,是有人把它理解偏斜了。“淫”,兼有过度和放纵之意,并非与“淫乱”、“淫荡”等同。例如《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芍药。”青年男女春天聚会,在溱水、洧水岸祝福祈求,在万紫千红穿行,边走边相互调笑,互赠芍药以定情。如此美好烂漫的乐曲,怎么能斥之“淫佚”呢?今人不可,孔老夫子也当不会。
如此,“关雎”、“蒹葭”和“溱洧”这样的爱情名篇,孔子并非排斥和删除。孔子说的“思无邪”,除了说诗经“无邪”外,更是教诲弟子正确领会,读到这些爱情诗篇不要产生邪念!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 上一篇:熊培云:90后关心社会也理性
- 下一篇:孔子后裔将新增70多个支派
-
请您注意: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