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铜记》研讨会举行 以非遗和汉沽飞镲为切入点
6 月8 日为我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为更好地促进天津市滨海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汉沽飞镲的发展和传承,昨天上午,由天津市作家协会、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宣传部、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广播电视局、滨海新区汉沽工委和管委会主办,天津市非遗保护中心和汉沽工委宣传部承办的青年作家李莹长篇小说《响铜记》研讨会在汉沽举行,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蒋子龙,天津市作协党组成员赵玫等数十位作家、评论家出席研讨会。
|
李莹,女,生于天津汉沽,笔名白夜,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第七届全国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天津市作家协会文学院签约作家。已发表小说、散文、影视文学、文学评论、学术论文等近300万字,出版过长篇小说《高空弹跳》《爱是一碗寂寞的汤》《闪婚当道》等。
长篇小说《响铜记》以“非遗”为切入点,以“汉沽飞镲”为载体,延展出中国北方沿海地区一段“有声响的历史”,是一部具有历史积淀与文化继承的长篇新作。同时,这也是一部信息量很大的长篇小说,它植根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却又不囿于历史,而是更关注现实生活,尤其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北方渔村的巨大变迁进行了描述和深层次的思考。
蒋子龙在发言中认为,汉沽曾是天津文学创作的一块高地,涌现过不少优秀的人才和优秀的作品,如今,青年作家李莹的创作,也令人欣慰。与会者认为,李莹作为“80后”作家,能够选择恒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为小说背景,并拿出两年的时间到小渔村体验生活,搞田野调查,用生动的文字和炽烈的情感,表达她对这块土地的内心感受,是非常可贵的。同时,《响铜记》也是一部结构新颖的长篇小说,作者以严整的构思能力,为其找到了最佳的表现方式,这种方式,不仅突破了传统小说的结构,拓展了小说的容量,也为其思想的深度赢得了挥洒的空间,对中国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提供了形象的主张和注脚。(记者 周凡恺)
- 上一篇: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值得美国人思考
- 下一篇:杨绛代理人称将追究钱钟书"被拍卖"责任人
-
请您注意: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