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楷模-北京榜样”推荐候选人介绍:刘更生

平凡岗位 不凡人生
刘更生,京作硬木家具制作代表者之一。曾荣获“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市经信委“工艺美术二级大师”、“2015年北京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刘更生,1983年来到金隅北京市龙顺成中式家具厂工作。承接着老一辈对龙顺成这个百年企业的深厚情感,刘更生从一名学徒工做起,凭借日益精湛的工艺技术和扎实肯干的奉献精神逐渐成长为如今的木工班班长。曾荣获“2015年北京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习京作技艺、练就精湛本领
刘更生从小便与红木家具渊源颇深,他的父亲便是龙顺成这个享誉京城的百年老字号企业中的一名老木匠。父亲退休之后,刘更生跟随父亲的脚步来到了龙顺成家具厂。旁人看似普普通通的工作,对于刘更生来说却有着不同的意义追求。第一次给木头凿孔没有经验,刘更生被师傅从后面打了一巴掌,他才发现,红木家具的制作远不是小时候和伙伴们的打闹嬉戏,而是一份需要精益求精、平心静气才能做好的工作。不服输的劲头冲了上来,从那以后,刘更生一板一眼、踏踏实实、虚心学习手艺,别人下班回家休息,自己却背着一大包废旧的木材带回家中进行练习。下锯、凿孔、雕刻,这些简单的基本动作被重复了成百上千次,深夜里时常熬红了双眼,手指又酸又麻,粗壮的大手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细细密密的伤口。功夫不负苦心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对红木家具的热爱,刘更生的木工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学徒两年多就能够独立操作,并参与北京贵宾楼饭店等多个重大项目的制作任务,一件件家具在他的精雕细琢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而变的鲜活生动起来。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和在红木家具制作技艺方面的精心锤炼,刘更生于2010年6月获得“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代表性传承人”称号,2011年获得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家具手工木工”优秀奖,2012年获得北京市经信委“工艺美术二级大师”荣誉称号。
精心琢磨工艺、传承民族文化
从事龙顺成古旧家具修复中心工作的过程中,刘更生凭借着多年对“京作”硬木家具制作的丰富经验和精湛的手艺,主持修复了黄花梨木春椅、紫檀木转桌等多件明、清古旧家具。此类家具技艺要求更高、修复难度更大,刘更生深知马虎不得,他牢记老师傅的教诲:“干木匠的要学会专心与静心。” 2007年,曾有人带着一麻袋贵重的红木零件来找他帮忙修复。经过反复对比斟酌,刘更生发现这是一张透雕龙凤牡丹图案的圆形紫檀包厢转桌。“零散成这样子,修复难度很大。”刘更生皱了眉头,但他不信在自己手中有修复不了的产品。“牛劲儿”上来了,刘更生开始着手准备,各地搜寻查阅资料、寻找合适的修复材料,不放心别人经手、自己亲自进行维修……就这样反反复复经过半年时间,当刘更生把修好的产品摆在客户面前时,顾客愣住了,因为和他记忆中桌子的一模一样。刘更生以精湛的手艺完美诠释了他对红木家具的热爱之情。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更生认为自己最大的使命与职责,就是像当年师傅带徒弟一样,把自己掌握的技艺要全部精心的传授给下一代,使“京作”家具制作更好的传承下去,博大精深的中华瑰宝得以继续发扬光大。为此刘更生精心指导,手把手培养徒弟完成红木家具制作,使大批的古旧家具得到复原和保护,为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注重工艺提炼,展现品牌精髓
自2012年到龙顺成西三旗生产分厂木工班负责紫檀班工作,他带领全班同事,加强管理,提高硬木材料利润率,努力降低生产成本,研究提炼红木家具制作榫卯结构等传统工艺,并仿制了颐和园詹宁堂、香山勤政殿红木家具,展示了清式家具的生命力。
-
请您注意: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