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扶志”又“扶智”
容 易
回顾独龙族整族脱贫的进程,可以发现文化扶贫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独龙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制约,独龙江乡一直是云南乃至全国最为贫穷的地区之一。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文化扶贫的第一层含义,就是改变贫困地区人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的状况,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提升贫困地区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增强文化自信,从而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干劲。
在扶贫攻坚中,独龙江乡先后开展普通话学习培训3000余人次,组织开展了“走出火塘到广场”等一系列主题群文活动。多项文化活动的开展让独龙族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也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扶贫开发,丰富贫困地区文化活动,加强贫困地区社会建设,提升贫困群众教育、文化、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振奋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精神风貌。
文化扶贫的第二层含义,是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挖掘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把“输血”变为“造血”,形成从文化到经济的良性循环。在脱贫过程中,独龙江乡积极举办竹编、民族服饰制作、木雕等民间手工艺技能培训班,手工艺技能培训不但传承了传统文化,更直接增加了群众收入。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贫困地区尽管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水平较低,但也有各自的有利条件和优势。”其中,独特的文化资源就是不可替代的优势之一。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使文化与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是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类似的成功事例已经有很多。例如,湖南怀化的文化部门组织贫困群众学习侗锦织造技艺,村民们靠织造侗锦产品脱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青海黄南州热贡画院,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培养了600多位唐卡艺人,其中包括孤儿、贫困学生,带动周围群众脱贫。这些都是通过文化产业脱贫的鲜活事例。
文化扶贫相比其他扶贫方式来说,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优势,那就是它是一种保护性的开发,是可持续的发展。无论是通过文化事业来“富脑袋”,还是通过文化产业来“富口袋”,都是尊重当地实际情况、绿色环保的发展模式。
因此,发挥文化扶贫的独特优势,激活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是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既“扶志”又“扶智”的文化扶贫,提升着贫困地区人民的精气神,未来必然大有可为。
- 上一篇:[公益教育]
- 下一篇:旅欧华人回访家乡 心系环保治理
-
请您注意: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